上世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香港不仅是当时全球最大的毒品销售市场之一,而且还是远东最大的毒品中转站,而这一切与当地黑帮的发展密切相关,其源头正是对中国近历史有着重大影响的红帮,即洪门。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清廷被迫签下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其中最屈辱的一条就是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这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香港各帮派正是在这个历史基础上崛起,其源头正是对中国近代历史有重大影响的红帮,即洪门。当时其成员在社会活动可以说是完全公开化,这点跟同时代的上海青帮公开化、合法化非常相似。
天地会的组织结构
洪门与上海青帮最大的区别是传承非常好(见上图),最初分为莲花堂、洪顺堂、家后堂、参太堂、八马堂,正是金庸先生最后一部武侠小说《鹿鼎记》中天地会五大香堂的原型。
洪门在历史上又有红帮、天地会、三点会、三合会等称呼,因此其成员对外称呼并不统一,但对内一般统称洪门。值得一说的是,洪门还有一个著名的海外分支机构致公堂,即我国民主党派中致公党的前身。
据史料记载,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 年 7 月),英国人在香港刚开埠不久,内地洪门便派人过来设立堂口,广招门徒,这是迄今为止香港记载洪门的最早记录。

洪门最初成立的目的是反清复明,因此政治色彩非常浓厚,这点在入会仪式、帮派规矩,以及早期针对成员的禁条、誓词和隐语等方面有所体现,香港一些影视剧里也经常有展示。
在中国近代历史,洪门在反帝,反封建统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孙中山先生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