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节 打断联结,自己控制节奏(第1页)

美国神经语言创始人之一理查·班德勒有一个经典案例:治疗一位自称是「救世主」的病人。

这位病人说自己是耶稣,他把床单撕破,挂在自己身上,还往身上放了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

理查的方法是,拿出木匠用的皮带去量这个病人的身长、胳膊,还做上「×」的记号。然后拿起木棍,开始用钉子敲敲打打。

他让对方知道,他的目的是为了钉十字架!

这个病人瞬间就好了,再也不敢说自己是「救世主」了。

在这个案例中,班德勒用了出人意料的方式,完全打断了对方的思路。

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如此。面对别人糟糕的情绪,或者在身处逆境时,你要使用你的语言打断联结。

马云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开拓电子商务应用的时候,困难重重。

后来,阿里巴巴成为全球最大的 B2B 网站之一。阿里巴巴网站的成功,使马云被很多人崇拜,他也被很多人采访过。无论听马云在哪里的谈话,都有一个特点:你会被他的情绪所感染,而你并不会觉得他是一个张狂的人。即使他说一些听起来很「空」的话,你也会觉得「空话」后面,有一颗热的心。不得不说,马云的讲话就是有这样的魅力。

他总是很低调,总是如履薄冰地走在时代的前沿。

关于他,有这样一段视频资料:

1996 年,中央台拍摄的纪录片中,马云在北京推销自己的网络产品,也就是中国黄页。当时,人们并不大了解网络,所以刚开始创业的时候,他就像我们遇到的那些普普通通的业务员一样,也遭到了很多拒绝。

关于这段经历,樊馨蔓女士有过这样一段讲述:我还记得,那一天大家都很累,好像是坐在一辆公交车里,他(马云)那样看着北京街道的灯光,灯光在他的脸上晃过。他说:「再过几年,北京就不会这样对我。再过几年,他们都得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在北京也不会这么落魄。」

看视频的时候,我被打动了。不仅是因为他现在的成功,还因为他当初那种面对挫折的态度。要知道,他的这种态度不仅感染了自己,也会感染周围的人。他总在他人迷茫的时候,给大家注入一管强心剂,他说:「没有什么是最好的,我们来创造什么是最好的!」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初他面对别人的拒绝,是一种愤怒、哀怨的态度,那么会让别人感觉他太过消极,这种态度或多或少会影响周围人对他的信任。

只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