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 节 大运河:二十四桥何处寻?(第1页)

欢迎跟我一起搭乘历史之船,沿着纵贯几千里的京杭大运河,探访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追寻这条漫漫长河上的人与事。

我们的船离开高邮继续向南,经过盛产菱角的邵伯湖,前方就是扬州。说到扬州啊,话题实在是千千万万,我都不知道从哪里开始说起,扬州是诗人的圣地,是风雅的代名词。了解扬州也有很多的切入角度,我想在这其中,运河确实是正确打开扬州的钥匙。

扬州可以说是一座与运河共同生长的城市,整个运河上最古老的一段也就是公元前 486 年,吴王夫差为了北上中原争霸开凿的邗沟就在这里,这是大运河的起始段,也是扬州走上历史舞台的开始。而此后两千多年里,是运河的畅通成就了扬州的繁华与辉煌,近代以来,也是运河航运的衰落,造成了扬州地位的下降。所以扬州和运河,真是相生相伴。

主讲人耿朔 2012 年考察扬州城遗址

吴王夫差那时候建立的城邑早已灰飞烟灭,目前能见到最早城市遗存是隋唐时期的扬州,而这一时期正是扬州得到突飞猛进发展的时代,隋炀帝在夫差所开古邗沟的基础上,在扬州一带开凿山阳渎,成为隋唐大运河的一段,特别是唐代中后期竟然被誉为「扬一益二」,扬州成为天下第一的商业城市,极度繁华。

那么,扬州发展的契机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隋唐时期,扬州可以说是三水交汇,南北向是运河,东西向是长江,而当时的长江口也就是海口也位于扬州和镇江之间,成为海上交通和内河航运的枢纽。

隋唐两代非常重视扬州的建设,隋炀帝在扬州首先建了一座行宫:江都宫,当时是建在地势比较的蜀冈丘陵上。而唐代以江都宫为子城,设置大都督府,然后向南扩展到原来比较低洼的滨江滩地,建设与子城相对的罗城,也就是安置工商业市场和居民生活的里坊区的大城,成为唐代时面积上仅次于长安和洛阳的城市。地理位置和历史机遇,使得扬州必然崛起,成为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也是一座国际性贸易城市。

今天在蜀冈之上不仅有时代稍晚的大明寺、平山堂等建筑群,也有隋唐扬州城的遗迹,我去考察过子城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