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4 节 大运河:咸鸭蛋,高邮数第一(第1页)

欢迎跟我一起搭乘历史之船,沿着纵贯几千里的京杭大运河,探访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遗迹,追寻这条漫漫长河上的人与事。

京杭大运河示意图(制作/王雨欣)

上一节我分析了淮安附近复杂的水情水系,以明代潘季驯为例介绍了历史上在这一地区治水的利弊得失。1949 年以后,江苏各级政府非常重视里下河地区的治理,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工程。我举一个例子,大家现在来看一看当地是如何处理京杭大运河与淮河的交汇问题的。

徐州-高邮(制作/王雨欣)


那让我们来到淮安的南郊,这里有一个 2003 年竣工的水上立交枢纽工程,什么样的结构呢?上槽下洞,上层河道实现京杭大运河的过水,而下层的涵洞是淮河入海水道,这样就实现了淮河水和运河水各自独流的立体交通工程。使得淮河出现洪水的话,可以顺利通过入海水道连续行洪,也保障了里下河地区和运河的安全。这个交汇处南边比邻苏北灌溉总渠,这就使得交通、泄洪、灌溉兼顾。

淮安水上立体交通枢纽(图片来自网络)

我从百度地图上截了图,大家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