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个行业举例,几年前共享单车风光无限,在解决用户最后 1 公里出行的问题上,摩拜的出现,为最后一公里出行刚需提供了第一个全新的出行方式,成为吸粉大户,短时间内用户数与出行订单数激增。
摩拜的成功给了创业者们打了一针鸡血,2016 年,在资本催动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大街小巷上出现了形形色色的共享单车,当时有句半开玩笑的话:限制共享单车发展的,只有颜色了!
然而被资本持续涌入推得火热的市场,然而市场画风突然来了一个急转弯,从 17 年开始,共享单车创业公司陆续死亡,而活下来的只有以摩拜为首的少数几家,就连 OFO 在 18 年也深陷退款门,直至黯然退场。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 OFO 等共享单车企业在用户增长迅猛之时,突遭滑铁卢?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把错把可替代的用户需求当成了不可替代的刚需,空有用户增长,却无用户付费增长!
而摩拜的成功也让众多蜂拥而至的创业者忽略了出行刚需的本质——有效率地抵达目的地,才是最本质的出行刚需。后面进入共享单车市场的公司,即使颜色不一样,款式有不同,对于用户而言,并没有提供区别于摩拜单车全新的出行产品,也没有在提高出行效率和降低出行成本上比摩拜做的更好!
2017 年开始,共享单车创业公司陆续死亡,在这样的环境中,有一家共享单车公司「哈啰出行」却异军突起,获得用户的亲睐,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
问题来了,当用户「最后一公里」出行刚需已经被摩拜为首的共享单车公司满足时,哈啰是如何获得用户的亲睐,让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使用哈啰出行的交通工具?
答案是是「哈啰出行」通过三个策略,在摩拜等巨头环绕的市场中,巧妙地避其锋芒,找到刚需未满足的市场切入点,成就了自己。那么究竟是哪三个策略呢?
第一个,切入刚需未满足市场。哈啰避其两大单车巨头的扩张锋芒,走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当 OFO 在一线城市的正面战场上与摩拜硬撼争夺用户时,哈啰迅速瞄准那些巨头尚未涌入的城市中,成为第一个进入这些城市的共享单车企业。在这些城市中,哈啰出行和当地政府合作,成为市政交通建设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迅速借势获得用户的迅猛增长。
第二个,推出新产品,提高用户出行效率。当众多共享单车公司还在人力单车产品上厮杀得火热的时候,哈啰出行先人一步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