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孩子还小听不懂,就只教他重复单调的句子吗?(第1页)

蒙台梭利归纳出孩子的成长敏感期有九种,其中一个重要的时期是语言敏感期,主要在 0-6 岁。研究表明,孩子 3 岁时的语言水平,会与 10 岁、20 岁以后的语言能力和学业成就正相关。所以这个时期很关键,成人们需要特别关注。

在跟家长的交流中我发现,当孩子不会说话时,家长常常为孩子不开口焦虑,可孩子开口了,家长却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交流。这节课我们就来讲讲该如何跟孩子进行正确的语言交流。

我们常常看到,不管是爷爷奶奶,还是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看到小宝宝都会不自觉地换一种说话方式,像是音调提高,或者拖长音,甚至连说的话语都变成了萌宝的语言。

比如说,孩子到了 2 个月左右时,会发出叽叽咕咕的声音。有的成人会模仿小宝宝,咿咿呀呀叫。孩子听到这样的声音时,常会跟着发声,或者还会格格地笑。

这是宝宝进入了语言敏感期的第一个阶段,称为「先声期」。这个阶段宝宝听到成人模仿的声音非常开心。因为,宝宝在妈妈肚子里已经有了听觉能力,但是听觉器官发育很慢,他们对于低音和杂音较难分辨,而对于音调较高的女声,尤其是妈妈的声音非常敏感。当他听到具有高辨识度的儿语,就会被吸引。

同时,因为宝宝的声带较短,只有成年人的四分之一,能发的音节很少,相对比较容易发出简单的高音,所以我们常会听到宝宝重复发出「啊啊啊、哦哦哦」的单音节元音。

随着宝宝的成长,到了一岁左右,宝宝们就慢慢学会叫爸爸妈妈,有时并没有什么要求,只是单纯的喜欢叫妈妈。这时,很多家长开始教宝宝说话,通常会跟宝宝讲简单的重复词句。我们常会听到,给宝宝喂水时,成人说:「宝宝乖,来喝水水。」到了吃饭时间,成人会说:「宝宝拿碗碗、吃饭饭。」出门时,成人会说「出门门」,开灯后,又会说:「灯灯亮了。」

这段时间是前语言理解阶段,宝宝开始学习理解语言,而且进入建立秩序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不仅会模仿成人教给他的语言,还会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有一次,毛毛看到妈妈回家脱外套,就叫着「衣衣」又哭又闹,而妈妈穿上就不哭闹了。这是因为在这个时期孩子不仅在学习语言,还会自觉地去构建自己的秩序。在蒙特梭利的早期教育中,特别谈到幼儿对于秩序的渴望,他们渴望摆脱混乱,进入有条理的世界。当看到秩序被打乱,就会通过语言表达不满。

到了两三岁后,儿童语言学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