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提分,其实一个重要的情报源还没有讲,那就是真题。这里所说的真题,包括了小学、初中、高中所有重大考试的题目和中考、高考的原题。
下面的讲述中,所举例子也许是高考的,但对中考及小学一样适用。下面介绍几种通过真题挖掘提分情报的方法:
方法一,微观、宏观结合法。先说微观,一上手,不妨从统计数字开始。比如第一步,先统计一下这张卷子客观题占多少分、主观题占多少分,合计总分是多少分。第二步,再统计一下每一章节或每一板块的考题分别是多少分,涉及多个板块的综合题单独计分。第三步则统计一下自己各个题型,各个板块的得分、失分情况。
当然,视情况还可以接着做第四、第五、第六步的统计。越统计心里越亮堂,越统计越知道该怎么学。有不止一位同学跟我说:老师,一统计真题,心就静下来了。然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也是不行的。我到学校与同学们包括好学生交谈,发现大部分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微观角度分析真题,都还能做,可一问到对上一年度本省市自治区高考卷或本地中考卷的总体评价如何,一问到本地今年有多少考生,其中多少应届生,多少复读生这些涉及宏观的问题,却大多语焉不详。而这些宏观问题,是会直接影响到你今年的应试、备考的。
所以,在分析真题时,一定要坚持微观、宏观相结合,既见树木,也见森林。这样才有望比较全面、客观。而只有全面客观地认识事物,才有望提分。
方法二,去看、去做、去想。真题中隐藏着诸多情报,往往要挖掘多次,才有望达到目的。从一线师生的学习实践看,至少要挖掘三次:
第一步,看。一线教师大多反对过早去做真题,但早一点接触看一看还是有必要的。什么时候呢?中考生就是至迟在初一下学期,就应看看中考真题了。高考生至迟在高一下学期,就应看看高考真题了。欲挖掘情报,先得看看情报长什么样吧?先有点感性认识吧。看不太懂很正常,先放一放再说。
第二步,做。真题仅看不做,体验是不深的。一线教师认为,这一步,中考生在初二下学期即可进行,当然也可以在初二进初三那个暑假集中精力做真题,最晚不能晚于初三上学期。高考生同理,不重复了。一上手做真题,什么题难,什么题看似简单实则拿不到分,心里可就全清楚了。对真题的认识,又进了一大步。
第三步,想。到了初三或高三,老师带领大家复习时,肯定要做真题。以前没做过的这会被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