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解释一下「诊疗」这两个字。我个人认为,在中国目前这种教育体制下,几乎人人都会患上轻重程度不一的「学习病」。「学习病」当然是我杜撰的一个词了。我认为,一个孩子学习不好,分提不上去,是因为这个孩子在学习上正处于某种病态。治愈了,走出病态,学习成绩自然就会得到恢复与提高。一线教师不是老说某个学生「不在状态」吗,不在什么状态?不在正常的学习状态。
如果这个说法还有那么一点道理的话,那么问题接着就来了:有了「学习病」,应该上哪儿「诊治」呢?就说北京吧,孩子身体上有了病,可以去儿童医院,可以去儿研所。可学习上处于病态,又有什么地方可去呢?无处可去!于是我那个小小的「学习门诊」,就应运而生了。
我这个「学习门诊」所做的工作,就包括了「诊」和「疗」两个方面。首先得确诊,找到这个孩子在学习上的问题主要在什么地方?然后是治疗,得想个什么法子,治愈那些如同身体上的病一样可恨的「学习病」,让这个孩子的成绩得到提高,脸上重新露出笑容。说实话,挺难的。
好在有大家的鼓励和支持,我总算是坚持了下来,并有了一批比较成功的案例,有了一点点「临床经验」。或许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觉得还有那么一点点可取之处,著名出版人金丽红、黎波老师还把我的这些学习咨询案例给出版了,书名就叫《学习门诊》。金老师、黎老师可是久负盛誉的出版人,出过《狼图腾》等一大批好书。那会订货会上,这二位出的书,书名要保密。只能用 XXX 来代替,尽管连书名都不知道,但经销商出于信任,仍然交钱订货。
「诊疗」两字就解释到这儿,下面就讲讲「学习消化不良症」。这当然也是我杜撰的一个词了。这是学习上的一种常见病,表现是一天到晚穷于应付,疲惫不堪。用同学们的话来说,就是「上一章的数学题还不会做呢,老师已开始讲下一章了。上一课的英语单词还没背呢,老师又开始讲下一课了。」 这种「学习消化不良症」在初一、初二为高发期。一上初中,学生学习压力骤然加大,旧的知识还没有学会,新的知识又来了。就如同吃饭一样,生吞活剥,胡吃海喝,其结果,必然是消化不良。
此病的「患病率」是多少呢?我不可能有大数据。有些研究,我觉得样本太少不足以支撑结论。去学校时曾向老师们请教。老师们小声讨论了一会儿后告诉我:至少是二八开吧。这话的意思是说,至少有 80%的同学患有轻重程度不一的「学习消化不良症」。如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