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节 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如何应对?(第1页)

「学习成绩冷热症」,从字面上好理解,就是时冷时热,此冷彼热。通常的说法,就叫「偏科」。有的学科学得挺好,有的学科一塌糊塗。据我个人有限的接触,其实这些同学还是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如果有上进心,又有学习能力,仅仅是因为偏科,导致考分不高,没有考上理想的学校,也实在是有点遗憾啊!在这些年的学习咨询过程中,我筛选出了以下几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方法一,逐步加码法。

小时候生病了,要吃中药的大黑药丸子,很苦,不愿意吃。家长会怎么做?家长会将大药丸子化整为零,搓成十来个小丸子,然后哄着孩子吃了,对吧。学习上也是这么个理儿呀。不喜欢某一学科,就由少到多,逐步加码吧。

我曾经接待过一位北大附中的女生,数学、英语、语文各科都不错,唯独历史不行。那会还没实行新高考,这个女生是文科班的,历史成绩不好,是会严重影响总成绩的。和这个女生交谈后我得知,她不喜欢历史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记忆量太大,已经失去信心了。听这个女孩子讲,有一次历史课单元测试,她考得还不错。可那是考前整整三个晚上什么也不干,就是背历史才取得的成绩。「这才几章的内容,就花这么多时间,这么多章,怎么背得过来?」这个女孩子发愁地说。

我随意问了她几个问题,发现这个女生的历史知识相当匮乏。中国历史,哪个朝代在前,哪个朝代在后都没记住。世界历史,林肯是美国人还是英国人,也是犹豫记不清楚。也就是说,就是送分题,也未必能拿到分。这让我觉得有点难办。底子太差了。一般来说,底子越差越不爱学,越不爱学底子越差,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循序渐进,逐步加码。记得那天我是分了这样几步:

第一步,拿出历史课本,让她随意选一章。那天她随意一翻,选定的是《中国历史》第三册中「清代的历史」那一课。这一课的目录很简单,只有几行字:

一、清代的小说

二、清代的诗歌

三、京剧的形成

四、清代的绘画

我跟那个女孩子说,把这个目录背下来。这才几个字?背下来不是分分钟的事情吗?尽管不喜欢历史,但完成这个任务不难,很快就背完了。

第二步,告诉那女孩,翻阅课文,把里面的黑体字,补充到目录中去:

一、清代的小说

1.《聊斋志异》 蒲松龄 画皮

2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