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慕尼黑协定:「我们时代的和平」有多长时间?(第1页)

引子:唐宁街十号

公元 1938 年 9 月 30 日,英国伦敦。唐宁街十号首相官邸前的街道上,人头攒动,水泄不通。人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喊着「好样的老尼维尔」,热切地眺望着首相府二楼的阳台。

窗户打开了。一位老人出现了,他是英国首相尼维尔·张伯伦。只见他面带英国绅士特有的和善而矜持的微笑,扬起手臂挥舞着一张纸,说道:

「我的好朋友们,这在我国历史上是第二次从德国回到唐宁街,带回了体面的和平。我相信这是我们的时代的和平。」

他刚刚去德国做了些什么?他手里挥舞着的那张纸上都写了些什么?它真能保证和平吗?

最重要的是:「我们时代的和平」到底是多长时间呢?

先来看看那张纸。那上边写着一些简短的文字,大意是:英德两国关系是整个欧洲最重要的问题;两国希望彼此之间不再发生战争;决心以协商的办法来处理两国之间的任何问题。然后,是两国首脑的签名:尼维尔·张伯伦;阿道夫·希特勒。

至于「我们时代的和平」,可以找一个参照物。1878 年,英国首相本杰明·迪士累利远赴德国,会同其他欧洲强国的政要签订了《柏林条约》,缓解了诸强的矛盾,重建了巴尔干半岛这个欧洲火药桶的秩序。这就是张伯伦话中所指的第一次把「体面的和平」从德国带回来。

这次和平维持了多长时间呢?柏林会议之后,欧洲诸强下一次大厮杀,是 1914 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从 1878 年,到 1914 年,整整 36 年。确实堪称「时代的和平」。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张伯伦手中的那张小纸片,算得上是历史上含金量最高的文件了。

其实,那张纸片不过是另一份文件的「添头」。

张伯伦刚刚结束的德国之行,主要目的就是和其他三国首脑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意大利首相本尼托·墨索里尼、法国总理爱德华·达拉第,共同签署那份文件。

那份文件,被称为「慕尼黑协定」。它最重要的内容是:捷克斯洛伐克要将一个叫作「苏台德」的地区割让给德国。

一连串的问题产生了:「苏台德」是个什么地区?德国为什么要得到它?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又为什么要参与其中?这个协定真能带来和平吗?

(一)演出开始了

一切都要从 1933 年说起。

在这一年的 1 月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