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序言:艺术欢迎多元(第1页)

作者:谢飞

谢飞导演心中的邪典电影以及谢老的 cult 片观影记

一些年轻的影评人和史论学子要在豆瓣上创办一个《邪典电影本纪》栏目,请我写序。

查了百度,对这个听说过却不甚了解的「邪典电影」才有了些许的知识。它是西方六十年代出现的 Cult film 或 Cult movie 的中文翻译词, 「是指某种在小圈子内被支持者喜爱及推崇的电影。」(百度百科)

英文 Cult 单词有祭仪、礼拜的意思,发展出了词组 Evil Cult 邪教,中文把 Cult 译成邪典,似乎受此影响。 看了常江提供的 50 部「邪典电影」名单,80% 我没有看过或根本没听说过。所以,这个栏目的开设,对电影爱好者,以及像我这样的电影人都是个开扩视野、增长知识的好事。

不过,影片名单里被称为「美国的第一部 Cult 电影」的《洛基恐怖秀》 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 ,我倒是看过,而且是在美国的现场看的。

1986-1987 年我到美国南加州大学电影学校 USC 做访问学者,一个周六晚上,同租公寓的台湾电影学生卢非易(他回台后历任台湾政治大学电影系主任、教授)带我去看了这部有名的午夜场电影。

它是一部结合了科幻、恐怖元素的音乐剧,囊括了异装癖、乱伦、同性恋等元素的影片;1975 年开始上映时,并没有获得太多反响,但是一二年后,通过一些影院的午夜场放映引起许多青年观众的喜爱,并奉为「圣经」,成为一种独特的电影文化现象。

放映时,观众对影片中熟悉的人物与情节热烈呼应,随时跟着角色说台词、歌唱,一些人还跑到过道随片跳舞、呼叫。

记忆最深的是片中下雨时,我得赶紧撑起雨伞,不然会被影院上空洒下的水弄湿;人物抛物时,也要躲闪着被观众抛出的物品砸着。

总之,已经十年了,周周的「周末狂热」,已使这部电影成为那时、那里的年轻人独特的娱乐消遣和文化表达方式。

据说这个周六午夜场电影至今仍在放映,放映还是维持原貌吗?观众又是些什么人呢?希望有机会的人可以去看看。

是什么原因使这些开始不受注意的电影,可以在后来长久地成为一些年轻人的「邪典」?这里面反映了什么样的文化原因和社会内涵呢? 我个人没有对此进行过研究,很希望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