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王弼生召开全营官兵大会,对第一阶段的训练进行总结,同时布置第二阶段的训练任务。
6项全能即个人6项全部优秀者达到102人,达到良好者376人。这就是说在全营参训的773名官兵中,可以称为优秀士兵的有百人以上,有近五百人达到良好以上的水平。
“弟兄们!773人的队伍才经过半个月的训练已经有近五百名官兵达到良好以上水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我们营是一支精兵,是虎贲之师!”王弼生激动地说。
全营官兵热烈鼓掌。
最后,由优秀射手、优秀投弹手、优秀刺搏手三项前3名,优秀全能手前9名,优秀轻机枪手2名共20名士兵组成全营特等技术标兵小队,被冠以特种混编营最高荣誉——匕刃特技小队。
第二阶段训练,各连结合科目特点,发动官兵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出点子、想办法,大胆实验,反复求证;研究袭击、伏击、截击、攻坚、阵地防御、巷战、夜战等战术要点和配合协同方法,把营部提出的“灵活机动”、“尽最大可能地保存自己,最大程度地消灭敌人”落实到训练中。
15天一晃而过。特种营各连第二阶段训练成果斐然,早已超过营部几个长官的预想效果。这期间,营部几次组织督导组下到基层班、排、连指导教训。每遇有基层官兵的新创造、新方法、新思路,必在研究后推广全营。而官兵们的训练思路不自觉地进入了第三阶段——全营各兵种之间的协同配合训练阶段。各连排在战术研究训练时发现,要把战术训练深入下去,就需要其它兵种的配合。这样,营部发出“第三阶段训练指导大纲”,将以连为单位的协同配合训练,及时引导到全营各兵种之间的协同配合训练。
光华门外,教导总队孝陵卫营地东南有一个红土山,也称红毛山。这是个长不足2000米,宽不过200米,高不超过80米的丘陵。此山红沙土质不长树木只生杂草,秋天草色发红,犹如长了一层红色毛发,故称为红毛山。红毛山下的道路与京杭公路相连接。
王弼生、胡仞久和姜立言经过考察选定此山为训练阵地。先是工兵连在此地进行土工作业训练,然后是步兵连进行攻防演习,最后重机枪连和迫击炮连也拉到,在山上山下布阵,配合步兵进行攻防训练。
王弼生几次到红毛山和连排长们开现场会,总结攻守训练情况。后来,王弼生决定以红毛山为假设战场,要求把工事做实,命令全营进行实弹攻防和协同配合演习。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