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打掉牙齿咽肚里(第1页)

辽宁省的中部,有一座县城名叫新民县,它距省城沈阳市约有百十里的路程。

据新民县境内高台子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测定,早在六千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了。

清乾隆初年,招来许多新的移民于此地进行开垦,逐渐形成村落,俗称新民屯,建置县治以新民命名。

十七世纪中叶,先后又有山东﹑河北两大批灾民来此地垦荒,汉族人在新民县便多了起来。

话说新民县北,有个村落名叫余屯。1947年初冬的一天早晨,刘喜贵喜孜孜地套上自己家里那辆口挪肚攒下来的马车,装上新打下来的高粱准备上路了。

地处十年九涝沙包地的余屯,今年风调雨顺,年景还算不错,刘喜贵比上一年多打了近两成的粮食,这怎能不让他笑逐颜开。

乡下人的小帐算得快,刘喜贵想早些时候把粮食兑换成钱,放在手里拿着放心。这兵荒马乱的年月,一但打起仗来,谁能背着粮食去东奔西跑躲避战乱啊。

随着解放东北大幕的拉开,双方拉锯的频率开始加快,说不准那天就要大打起来,未雨绸缪才是上策。

妻子田凤英眼看着丈夫策马扬鞭,把马车赶上了通往新民县城的县道,她便回转家中,喂猪操持家务去了。

傍晚,天色不早了,田凤英惦记着去城里卖粮的丈夫,她让九岁的大儿子保华到大道上看看,马车回来了没有。

小保华连着去了几趟,每次回来他都泄气地告诉妈妈,“溜光的大道一眼看到头,什么都没有。”

天眼瞅着要黑了,刘喜贵还没回来。田凤英沉不住气了,她拖着怀孕的身体,亲自到大道边上去翘首眺望了两趟,结果还是让她大失所望。

天色已然黑下来了,田凤英不死心,她又摸黑来到了大道上。她知道,天黑看不见人和马车了,但她还是可以听得见马蹄撞击地面的声音。

结果什么声音她也没有听到,日落后的寒冷迫使她向家中小跑起来……

“是风英吗?俺是刘喜贵。”大道的黑暗中,传来了丈夫刘喜贵的声音。

田凤英听出了丈夫的声音,她停住了脚步,举目向黑咕隆咚的大道上望去,影绰绰看到一个黑影快步向她这里走来。

“你的身子板不利索,跑摔了怎么办?”丈夫来到田凤英的近前埋怨她道。

“让你说的,俺成了豆腐渣掺屁做的了。”妻子看到丈夫回来了,她的心里一阵轻松,打趣地说道。

玩笑话刚说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