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大清社会的整个上下都对女子存在许多偏见与不平等。比如说生存的权力、裹脚、不让上学、结婚以后“三从四德”,忍受婆婆的歧视、刁难,甚至必须接受丈夫的家庭暴力。
虽然这些所有对女人不平等的事情,从未出现在过国有成家里。
可几千年来,整个社会对女人的地位并不平等。尤其对女性身体的摧残体现最极端的就是裹小脚,这种行为满足男人们的畸形自我需要。通过变态地改变女人脚骨,限制女人的行动,剥夺女人同外界接触的一种极其不平等做法。
国有成虽然不是女性,但是他也张卿云说起过裹脚的危害。女人在小的时候,双脚被畸形的缠脚布扭断、变形,对尚处在生长发育的女孩子身体造成极大的伤害,这种非人的方式折磨得身心俱疲。女子因为裹脚,“小脚”无法长时间,长距离行走,只能依靠裹脚布充填鞋子,这样才能减少皮肉与坚硬土地的磨损,走起路来不易磨脚。
还有一件事对女人不公平。几百年来,无论是中国的南方还是北方,高高耸立的贞节牌坊,像一座座无形的大山在女人身上,将女人的生存条件与婚姻自由逼迫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自宋朝开始,为了表彰所谓的“贞洁烈女”,古代的人性天枰又一次得倒向了男性,压抑了女性的婚姻观。结婚之前不能有自己的选择权,结婚以后,对于失去丈夫的女人来说,又面临着一场噩梦。她们一方面承受着礼数的束缚,另一方面却要从一而终,忍受着丈夫的三妻四妾,遵守“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古训。古时候的女人们对于婚姻和情感无从选择,遵从父母媒妁之言,不能改嫁,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畸形婚姻观诸如“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誓死不改价”、“只侍一夫,夫亡则守贞也”,逼迫着女性必须接受“吃人的礼教”。
历史上对于女子存在两种误解的观点:一直以来,有些人高唱着圣人的口号——“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挥舞着将女性的地位与君子的对立面“小人“放在一起。这是孔子说的,但几千年来,人们只引用了孔子一半的话,原话是:“唯女人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逊),远之则怨。”(《论语·阳货》)。
古人说话和现代人说话的方式不同,古人先给出结论,然后分析原因。古人会先说出女人和小人难养,为什么?因为过于亲近就会不谦逊,由此产生傲气,怠慢的对待本人,如果不亲近女人和小人,他们就会产生怨恨,女子是特别的泛称,不是全称。
几千年来,人们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