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氛围也把讲堂之上的马修神父感染了,爱好求知,喜欢学习是中国人的天分,而这些孩子展现的却是与年龄不相仿的成熟与知礼。对,就是知礼,按照中国人的话来讲,这些孩子们懂得礼仪。
马修从讲台上走到孩童中间,摸了摸一个孩童的头,孩童露出灿烂的微笑,站起来,向洋先生行了一个礼,然后再慢慢地坐下。
虽说孩子一张口,嘴里的门牙已经掉下,但马修仍能感受到孩子的天真与接纳,不像街上的孩子,看见洋人要么看到怪物似的躲着走,要么看稀罕似的挤成一堆盯着洋人。
马修又走上讲台,看着教室后的国有成,他觉得国有成能在现有的师资条件下,将这些孩童教育的知礼懂事,实非易事,他冲国有成点了点头,接着讲道:
刚才我讲到了海洋,海洋对人类的文明影响极为深远,它使人类早期的生存与迁徙成为一种可能,海洋为人们提供生活所需的食物、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航海促进了造船、航海图、指南针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贸易往来、宗教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途径。
马修看着孩子们问道:“我这么讲,大家能听懂吗?”
马修发现三分之二以上的孩子点头应允,才接着讲道:“好吧,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你们可以站起来提问。世界历史上有名的帝国,比如迦太基、古罗马、古中国与奥斯曼等国家,都在个字还与建立过航海网络。到了大航海时代,欧洲小国崛起为世界性的海洋帝国,这种影响改变了现代世界。
最早的船是芦苇做成的漂浮物,后来动物毛坯被用作制作船只、独木舟和皮筏子。公元前三千多年中期,美索不达米亚开始使用模板制作的船只了,接着埃及也造出了船只。公元前二千多年,木板穿在地中海、西欧和印度洋地区倍广发利用,这时的木板船只小,力量大,操纵灵活。
接着是木质帆船,地中海地区主要使用风范和船桨推动船只。哦,今天也没有带着船的模型,下次吧,下次给你们看看帆船的模型。16世纪后期,排水量达几百吨的船只比较常见,人们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里,为了安全的运输大量的财物,西班牙发明了著名的“大帆船”,这是一种船身袖长,有着单层或双层甲板的海船,前后甲板高高翘起,船体用于安防沉重的大炮,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人的船装载大炮的较多,使得他们得以对抗其他国家的船只。
17世纪到18世纪,欧洲大国海船的吨位和活力都在不断增长,英国和法国的战舰装载了50到70门大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