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学习名人育子经验,请来洋人讲授课程(第1页)

记住一点,就是我们吸收和接受智慧思想,无论是看书领悟的,或是先生讲解的,都算不得我们自己的东西,我们自己必须下一番苦功夫,或作提要,或作讨论,用自己的语言记述下来,这种思想才能算是领悟到家。

古人说:开卷有益,读书一要精,二要博。博览群书,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开阔,才能在我们贫瘠的心灵上获得更多的“营养”成分。

一个文人,既要博览又能精深,精深是指专工一技一艺,是这个人专门的学问,博大的方面是能旁搜博览。博览也和我们的人生一样,需要我们有个博大的心胸,开阔心胸才能更好的读书。

古代的人们都讲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有一个人却并不这么想,这个人就是林则徐。他教导子女应当“敬师勤读”,并且他还教孩子学种庄稼,向孩子们讲“农民为世间第一等最高之人”的观点,督促他们“黎明即起,勤学稼墙”。

古时候的读书人多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林则徐却强调“读书贵在用世”,就是说读书的目的在于为社会做出贡献,他告诫孩子们不能“只读私塾而全无阅历”,也不能“阅历深,而才学浅薄”,要做到读书和实践并用,一个孩童应该既有真才实学,又能为社会多做贡献。

同时,林则徐要求子女像自己一样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不为功名利禄所累,绝不在俸禄之外,妄取民间或下属的一文铜钱,他留在家里的一副对联是他教育子女的真实写照:“子孙若如我,留钱作什么,贤而多能,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作什么,愚而不孝,且长其恶。”这句话表明子孙如果贤德而聪慧,把钱留给他反而减少他拼搏进取的斗志。如果子孙愚蠢而懒惰,留的钱越多,越会带来麻烦过错。

《治家格言》里也提到了:“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儿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小,产也小,后来儿孙祸也小。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少胆也小。些微产业知自保,俭使俭用也过了。”这些家训读起来意思明白不用解读,浅显易懂,与林则徐的家训有异曲同工之妙。

汉代的名臣刘向给儿子刘歆写《戒子歆书》,既语重心长又措辞严厉,告诫儿子“受福则骄奢,骄奢则祸至”,要做到“恐惧敬事”,不要忘记,“吊者在门,贺者在闾。”宋代黄庭坚作《家戒》,“以为吾族之鉴”,因为他曾亲见“衣冠世族金珠满堂”,不数年间,已呈败象,又越数年,已是明日黄花,门庭破落。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