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见解独到获赏识,彼此交换两相安(第1页)

爱丽丝一言不发地拿着扇子扇着,虽说已经过了中秋,她仍用扇子遮住了自己的半边脸,只露出一双迷人的双眼,看着面前的中国人。这个被哥哥称作先生的中国人打扮得非常土气,老式的袍子半新不旧,可以看出已经洗过好些遍了,一双白色的棉袜子外加一双方口布鞋,指甲剪的齐整,没有大多数中国人指甲里的黑泥,头发梳的一丝不乱,脑门上还泛着刚刮过的青皮,除了模样有些英气,别的一点也不稀奇,她觉得哥哥有些抬举了国有成,这种模样的中国人,大街上比比皆是,官府衙门里更多,为什么偏偏选了他?他还说中国的次品的瓷器都卖给了外国人,哼哼,这纯粹是一种被人踩在脚下的无谓挣扎。

克里斯蒂安也觉得国有成的话带有点讽刺意味,即便是英、法、德等国从中国拿了不少好处,也不至于如此的贬损西洋。

爱丽丝瞟了一眼哥哥,自从她听哥哥讲了国有成的“事迹”,就觉得国有成有点中国人所说的“傻帽”之气,加上上次不要那方贵重的砚台,她更觉得国有成坐实了傻子的形象,她从鼻子中哼出一声,瞧瞧,刚放上了留声机就迷得忘乎所以,在西洋,在她的国家,比这里先进的东西还有许多许多,洋灯、电话、布匹、卫生环境,哪样不比中国强,再说中国的女性地位一点也不如西洋,不让她们这样,不能哪样,处处身上带着沉重的“枷锁”,一点也不如西方自由。

爱丽丝的眼中,落后的中国里的人们的形象是愚昧和落伍的,但外在形象比没有影响这个国家人们的内在精神,人们的心里仍把君子之道贯穿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旧坚持着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产于中国的瓷器出口到欧洲,确实精美,但是依据瓷器的发展,最好的瓷器并不是出口到外国的,而是会进贡到中国的宫廷。彼得也曾听中国的瓷器老艺人专门讲过,国有成刚才讲的话并不突兀,他早就知道以前的瓷器情况如此,只是,他希望可以从国有成话里得到这位“先生”有什么与众不同的见解。

于是,彼得伸出手请国有成继续往下说,国有成一摆长袍,声音洪亮的继续说道:“以前的欧洲人十分喜欢青花瓷瓶,因为瓷器上的图案丰富多彩,并不单一,这些图案有中国元素的象征,有民间传说、有神话故事,几个朝代以来的各种造型的绘画技巧不单体现在书画上,在瓷器上也能看的出来。”

彼得点了点头,这种说法他比较认同。

“花鸟画从明末清初运用于瓷器之上,红瓷器始于康熙晚期,名字呢,源于从欧洲引入中国的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