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芳讲这些时候,本来不太感兴趣的王老听了一段后,居然坐了下来。
张晓芳讲完之后,王老独自鼓掌。弄得大家够好奇地看着他。
老人家笑了一下,没说什么就走了。
程治送出来的时候,问老人家张晓芳讲的如何。
王老道:“他是林业专家,考虑的是森林以及物产。但是实际上,森林的繁衍也会有条件,比如风和水的流动,忽略这些基本条件的物种繁衍,会遭到十分严重的挫折。这大概就是他一直不受重用的地方。或者说他的实验一直不具有实用性的原因。”
王老笑道:“作为林业专家,他已经足够出色了。不能奢望其它。有一点他是错的,规模化不等于单一化。规模化同样也有多样化。这就是产业布局。事实上,在大自然条件下,由于基础条件的不一样,某个地区生物都会有一定的特性。不适应这种特性的生物都会死亡。”
王老认真地道:“这一点,就算是有人类来改变和培育,其作用也是在一定范围有效。超出这个范围,仍然是无效的。”
程治听得有些迷糊,不知道王老要讲些什么。不过王老没有继续解释,只是晃悠悠地走掉了。
林少华和红德村和嘎乌村协商组成林业站的事情后。人们才纷纷散去。老人们认为这是应该做得。但是年轻人认为光搞一个食用菌产业,实在没劲。把枯木搬出搬进森林,这点产出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与其这样,还不如种植果树来得快。
果树,林艺所当然不反对。只是能够在林区生长的果树很有限,而且对环境太挑剔。基本上除了松巴村,其它的几个村落,只能种植杏树一种。
崔冰就赞成在旅游线路上种植杏树,而且要大规模种植,这样才会有震撼效果。
林少华笑道:“在这个海拔上,要想达到崔小姐说的效果,恐怕需要很多年。破坏一块植被,恢复需要很多很多年。得不偿失。不过如果在村庄周边条件合适的坡地种植,作为恢复植被的先锋植物,还是可以的。”
张晓芳则对崔冰的建议不屑一顾,傲气地甩手而去。
这么多人汇集到一起,早起的人就不止有程治和辛宝婷了。
整个摄制组就没有睡多长时间,技术人员很早就在安装调试刚刚送上来的微型摄像机和传输编录设备。
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还在睡梦之中。
张晓芳和林少华已经从栈道返回,两个人在激烈地争辩,见到他们才停了下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