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中国纺织百科全书(第1页)

“一如什么?”乙字号笑起来。

“一如最开始神农氏尝百草,那个时候,知道草药的只有神农氏。但是后来,扁鹊见蔡桓公,他用讲故事的模式讲述了一个治未病与救命的递减过程。”郑朝阳一字一句说着他记忆深刻的故事,关于扁鹊的故事。

“小病在皮肤纹理之间,汤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肤里面,用针灸可以治好;病在肠胃里,用火剂汤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辖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医治的。”

郑朝阳的声音在空荡的厂房里,显得是那般的洪亮,又是那般的坚毅。

一个中华少年人的形象,一个爱读书,肯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少年人的模样,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的点着头,给了一个笑脸。

即便,郑朝阳并不是这次比赛的胜出者,也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但是二十岁的年轻人有这样的朝气,这样的富含,何愁少年不有志?

“可即便是这样的故事,也仅仅是让百姓知道什么是好的医生,什么是医术不佳的医生。这如何治疗,依旧是很少人知道。但是逐渐的,我们知道了医生都有谁。于是才有了曹操请华佗治疗疾病,又怕华佗治疗他人的故事。”

郑朝阳看向乙字号,缓缓的说下去,“不久之后,有医者想要改变医术只在少数人手里的现状,于是……《伤寒杂病论》开始出现在历史的长河里,于是《千金方》开始出现了。但是治病还需要草药,如何草药不在药铺购买居高不下的草药,又称为了百姓的心头事。”

乙字号笑容越来越大,这是个有意思的小伙子。

主席台上的人们也跟着笑起来,看来郑朝阳的想法不少。

“于是,记录草药的模样,记录草药的药性以及药方子出现了,这便是《本草纲目》。随着这本书的出现,中国有了一套完整的医疗体系,那便是药方与治疗方法,一如《伤寒杂病论》,又有了草药的识别和搭配方法,这便是《本草纲目》。”

郑朝阳看向乙字号,“中医体系是中国最完整的一套知识体系,可为什么同样传承千年的纺织没有呢?我想来想去,发现,并不是学手艺的人不多了,而是我们压根没有这样的书籍去阅读。”

“所以,你的建议是?”乙字号询问道。

“我的建议是,如果可以,不妨研究同一个布料,我们如何用机器又如何用人力去纺织,如果机器出现了故障,人力如何补救。如果机器运行正常,人力如何改进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