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重要节气我只刚刚经历了两个而已,还剩下六个,到时候我是否还活着都不敢确定,但是有一点我敢保证,只要我还活着我就会继续探究真相,继续寻找母亲。
思路再次转移回龙星纪年,天上渺远的星象缘何被一个民族描绘于旗帜上并奉为图腾?
此事说来话长,道理却很简单。
古人务耕,以农立国,故首重农事。群星璀璨,回转于天,与一年四时循环相终始,因而成为岁序时令最直观也最准确的标志,故古人治历明时,特重星象,《尧典》载尧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星辰就是其仰观俯察的重要对象,“日中,星鸟,以殷仲春”;“日永,星火,以正仲夏”;“宵中,星虚,以殷仲秋”;“日短,星昴,以正仲冬”,鸟星、火星、昴星、虚星黄昏时分出现于南方天际,分别被作为春、夏、秋、冬四时的标志,这四方中星其实就是四象的雏形。
正因为星象与民生日用息息相关,浩瀚夜空那些璀璨迷离的群星,对于古人而言,就显得尤其熟稔而亲切。人们仰望星空,就可以知道农时和时辰,周旋轮回的星空与四时轮回的农时息息相关,对于他们而言,那就是高悬于苍穹之上的钟表和历书。
在群星之中,古人尤其关注大火,即二十八宿中的心宿。先秦典籍中关于大火的记载不胜枚举,十分的多,多到让人有些不敢相信。
《诗"豳风"七月》》云:“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毛传:“火,大火也。”郑笺:“大火者,寒暑之候也。火星中而寒暑退。”当黄昏时分大火星偏离正南而西流的时候,就是夏去秋来、暑消凉起的七月了。
《唐風"绸缪》云:“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郑笺:“三星,谓心星也。”大火或心,由三颗明星组成,故又称三星,《孝经援神契》云:“心三星,中独明。”
诗所谓三星“在天”、“在隅”、“在户”,是以心星在天空的不同方位表示三个不同的时令:“三星在天”,指三、四月之交心星暮见东方之时;“三星在隅”,指四、五月之交心星暮见东南方之时;“三星在户”,指五、六月之交心星见于正南方正对门户之时。
自春徂夏,火星逐渐西流,标志了岁月的流逝,也见证了人间的儿女情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