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内心同样渴望成为韩城他们当中的一员,因为如果那样我就还是一个专业第一的好学生,我一定会做的很出色,我会比他们所有人都努力都专心。
我也能继续过着相对正常的日子。
越是不正常的人越是渴望过上正常的日子,越是正常的人越不会珍惜正常的日子,也许并不是什么过错,因为人们总是在失去之后才知道原本拥有的珍贵。
倘若我一直是个正常人我也不会去特别珍惜正常的日子,所以我从不会去怪罪妒忌那些正常人普通人,我只要做自己的事就可以了,外面的世界至少在大学三年之前跟我没什么关系。
唯一的牵挂就是不知身在何处失踪了十几年的母亲。
“你能在良渚真好,我喜欢杭州。”我有些鬼使神差的拿出手机给韩城发了一条短信。
韩城没有立刻回复,我并不失望,因为远在几千里之外的朋友知道我根本不需要回复,我只是在悲天悯人,我只是心情和境遇都不好但是又绝对不会告诉朋友麻烦朋友而已。
我是个好朋友,我不是个好朋友。
良渚遗址于1936年发现,迄今已经历83年,四代考古人的努力。经过80余年的考古工作,我们在良渚揭示出一处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超大型都邑性遗址——良渚古城遗址,其规模不亚于同时期世界其他文明的都邑性遗址。
古城遗址主要由城址区,包括宫殿区、王陵与贵族墓地、手工业作坊区、内城、外城、水利系统、郊区聚落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达100平方公里,规模极为宏大。
城址区及水利系统均为人工堆筑而成,土石方总量达1005万立方米,工程浩大,无疑是一个经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建设过程的庞大系统工程。良渚古城遗址的大考古改表了考古人的观念,使我们对早期都邑的研究视野扩大到一百平方公里的尺度。
并通过区域系统考古调查、勘探和石、玉、林、水、土等各类资源调查,将良渚周边1000平方公里的文化遗址和自然环境纳入整体的研究观察。
良渚文明所在的环太湖地区是一处具有自身特色的、序列清楚的文化区。自1936年施昕更先生发掘良渚遗址和1959年夏鼐先生命名良渚文化以来,经过数十年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环太湖地区形成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广富林文化的文化发展序列。
其中,良渚文化的遗址数量已达上千处,马家浜文化和崧泽文化的遗址各有120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