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梅兰芳的嗓音也经过他的一番练习后,有了明显的提升。他的琴师王少卿先生听到了他当时改善后的演出,也非常满意。
后来由于各地的观众有着他们不同的要求,也促使梅兰芳独自去斟酌自己在演出时的一些细节问题,由此他在后来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表演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由于梅兰芳个人后期对人物的情感性格可以很顺利的去掌握,所以也让他在舞台上的形象比之前更加完美。
所以他之后跟自己的朋友或是家人总说他的艺术要比过去的几十年里,有了很大的变化,他真正体会到他的表演生涯和艺术都有了新的成长。
其实梅兰芳所说的这些,在他之后排练的新剧《穆桂英挂帅》中,就有了充分的表现。
其实后来他的家人总说他一年要演出将近200多场戏,但奇怪的是似乎从来没有看到他感觉到累,而且他好像越演越精神。
可能就像梅兰芳所说过的话,作为一个演员的命运当然是由观众来决定的,个人艺术上的才能进步大多也是靠观众的鼓励和建议,另一半便是靠自己的细心研究,才能成为一个好演员。
而在这条艺术的道路上,绝对不能有侥幸的想法,梅兰芳自己在工作中的所有名誉和进步都是跟广大人民群众难以割舍的,它的艺术气息也是来自于人民群众,因为人民,才让他的艺术生涯绽放了光彩。
其实令我们敬佩的是梅兰芳在华夏人民受到外来攻击者的欺负时,依然勇敢的坚持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甚至冒着牺牲生命的危险,也要同敌人进行顽强不屈的斗争。
在郑州那几年,他告别了舞台,也不愿意为敌人演出,也不会被敌人的诱惑所迷。依然过着艰难的生活,以此行动来表示自己爱国的心。
尤其是东瀛事变的时候,东瀛人其曾经很多次派人到京都,邀请梅兰芳为他们的庆祝活动演出,但梅艳芳每次都毅然决然的拒绝,让敌人的期待落空。
到1933年,梅兰芳全家人暂时搬到了上海,定居于马斯南路寓所,暂时避开了攻击者。在这段时间里,他与同行的工作人员们先后演出《抗金兵》和《生死恨》,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影响。
后来到1937年底,由于局势的原因,梅兰芳又被迫去江苏。即便如此,梅兰芳在江苏的生活依然很规律,他虽然睡得很晚,但每天早上还是起得很早,坚持着他的习惯,阅读报纸,关心国事,继续坚持锻炼身体。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梅兰芳依然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