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席上,宾客们纷纷饮酒庆贺王笙寻得高人,席间觥筹交错,平昌侯还请了舞姬前来起舞助兴。
一曲终了,平昌侯敬了王笙一杯酒,恭维道:“定国公如今找到了世间难得的人才,那袁良匹夫必然不是定国公的对手。”
“不知定国公打算何时起兵报仇?倘若定国公有此打算,小弟愿意出兵出钱出资,以此报答兄长当年的恩情。”
此言一出,宾客们突然都静了下来,就连傻子都知道平昌侯这是在下逐客令。
王笙自然也是心知肚明,于是横眉倒竖,将筷子用力放在桌上,板着脸道:“平昌侯打算出多少兵?给多少钱财物资?”
当着众人的面,平昌侯也不好将数字说得太难听,于是还是咬着牙说了一个可观的数量。
王笙听后哈哈大笑:“有贤弟这样的仗义之士相助,我报仇雪恨之期指日可待啊!哈哈!”
王笙这番话既没有回答平昌侯他何时离开平昌,还借机讹了平昌侯一把,故而平昌侯怒火中烧,脸上的笑容已是变了形。
宾客们一个个敷衍对付了几句,左不过都是些奉承平昌侯和王笙的话,又继续饮酒作乐。
赵淮玉坐在席间一言不发,偶尔小酌两口酒,也不与身边的人说话。
当夜回府,王笙对赵淮玉问道:“玉槐先生今夜可看出了什么?”
夜里寒意袭人,赵淮玉呵出一口白气,不疾不徐道:“定国公仗义助人,如今恐怕却要被人反咬一口了。”
王笙一点儿也不意外,反倒是对赵淮玉流露出赞许的目光,接着问道:“依玉槐先生之见,如今该怎么办?”
赵淮玉闭目道:“若不杀之,必会反被其害!”
王笙有些犹疑:“此处毕竟是平昌,是平昌侯的地盘,我手上的兵力不及他,如何理直气壮的取他性命?”
“况且,我与平昌侯也有十几年的交情,倘若杀了他,那还不叫天下人耻笑?”
路上风声呼啸,赵淮玉缓缓睁开双眼,说话时目光暗淡:“定国公,当日在长乐山下,平昌侯若是感念你的恩情,肯率领当日在平昌的五万大军前去救援,袁良想必已经死了!”
闻言,王笙胸中一闷,实觉赵淮玉说的有道理。
赵淮玉又道:“平昌侯不怕贻笑大方,定国公又何须多虑呢?倘若定国公下不了决心,今夜可收买一个平昌侯府上的下人,问问此人平昌侯接下来有何打算。”
“假如玉槐没有猜错,平昌侯应当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