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三:工程(第1页)

离开是为了更好的回来,常国和默默的给自己打了口气,拼命的努力是为了不辜负所有人。

伏尔泰曾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子。

这句格言,是王仁贵告诉他的。常国和第一次听到这句格言,就把它牢牢的记住。

三哥的解释是,困难再大都不怕,人往往会在细节上失败。可在常国和看来,他不这么理解。

他将那沙子理解为家里人的绊子,他不怕吃苦受累,不怕折磨,就怕家里人扯后腿,像鞋里的沙子一样硌脚。他与许连芝的诸多矛盾便在于此,但这段时间许连芝没有跟他争吵。他本以为这样就好了,可家里,除了老婆孩子,还有割舍不断的亲兄弟。

他满带希望的回去,想要打拼出一番新的事业,等有了钱了就可以把儿子成天带在身边,那样多好。跟兄弟们一起拧成一股绳,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然而幻想,总是败给现实。

回到村里他准备第二天就出发,大好的前景,摆在眼前没有必要拒绝。他信心十足的以为大哥二哥已经答应了。可谁知道,他回去面对的,却是两次爽约。

首先爽约的是二哥常国地,原因是,5岁大的孩子生病了,必须得在家照顾。

这个他可以理解,同样为人父。

在二哥家坐了一会儿,二嫂解释了一下,他看到大侄子,虚弱的样子。真是一个小可怜。

于是他说道:“那今年就不要出门了,好好照顾他,小孩子生病,可大可小,这个关头最要注意。”

董雪梅满脸愧疚,十分遗憾的道:“这回不能一起出去了,你也别怪姐,姐也不想的,就也不知道怎么突然染上了。”

刚刚离别的儿子,此时的常国和最为感怀。

看着躺在床上,无力的侄子,他叹了口气道:“赚钱不都是为了他们吗?当然是以他们为主,不然赚多少钱都莫得用。好好照顾他。”

说完常国和就领着许连芝走向对门,二哥一家的事情来的比较突然,但也可以理解。明显可以感觉得到常国地并不是不想去,只不过受限于家庭。自己这个哥哥从十八岁当家,家里没有他还真不行。

可是到了大哥家,他顿时就不理解了。刚一进门就迎面碰上了大嫂,大嫂冲他笑了笑就走了,招呼也没有打一声。

这时候他就有了一个不祥预感,顺势走进去,只见大哥常国天正抱着刚放学回来的小儿子。

“哥。”他叫了一声,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