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卡车的目的地是汽车站,再由汽车站转向火车站。常国和第一次坐火车,紧张又激动。
离别的不舍,都被风吹散了,封尘到了心里。剩下的是对未来的展望,就像这火车不断前行。
一路紧跟随着常翻身,怕被人群冲开。
常国和问师傅,这火车那么长,能装多少人啊。师傅说,都是人。
很快就印证了师傅的话,车上人挤人的场景让常国和吓了一跳,连地上都躺满了人,车里面喧嚣不止,大声喧嚷着,像是在比较谁的嗓门大。
师傅厌倦的不行,寻摸了一处地方就坐下来休息。常国和却是精力无限,确定好师傅的位置以后,才放心大胆地转来转去,观察各种类型的人。
这趟车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终于也让兴奋变成疲倦。
最终到达运城时还是黑天,冷风飕飕的刮。但他们不歇脚,还得继续前行。
是夜不眠,明月与星辰相伴。
几经折腾,终于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到了绛县。寻摸了一个没人住的破窑洞,收拾也没收拾,各自打开自己的棉絮,就在冷风中呼呼大睡。虽然环境很恶劣,但常国和睡得却无比踏实。
那时候很多山西有很多窑洞没人住,就算是有人住的也得晾晒几年,最后装上门再搬进去。没装门的窑洞是他们赖以挡雨的地方,遮风是遮不住的了。
睡了一天一宿,几个人才补充好体力,第二天就开始了忙活。
这一行难做,赚钱很难。往往得不到钱,只是修补完在那户人家吃顿饭当做费用。即便这样,也不能保证一日三餐,经常到了饭点找不到需要的人家,就只能饿肚子了。
赶巧那年活特别难找,比往年都难,外面的东西也变贵了,城里人家有余钱的都在狂买生活用品积攒,哪有闲钱修补锅罐。
那时处于一个通货膨胀的时候,师徒几人也不懂,只能干着急,到乡里村里寻摸机会。饥一餐饱一餐,熬过了开年那两个月。
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坏事一茬接一茬。
常国和终于体会到了外面的不容易。
四月的一天,刚刚下过一场春雨。常翻身去了城里找活,留下几个徒弟无所事事的在城郊的窑洞。
突然,外面一个传来骂骂咧咧的声音。
“喂!里面的人滚出来,交房租了。”
听到声音,窑洞里的几个人吓了一跳。
师傅常翻身走之前就交代过,这附近有几个混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