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节 未来值得关注的全球十大风险:去杠杆、贸易保护主义、民粹主义……(第1页)

一、全球量化宽松退出。

我们看到,至少在金融领域,美国还是全球领导者,美元依旧是最强劲的国际货币,美联储的政策导向意味着全球的金融政策风向,美联储官员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全球市场的关注并引发强烈反弹。

自 2007 年的次贷危机后,美国为了稳定宏观经济,实行了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欧元区国家纷纷跟进,全球「大水」泛滥,各国货币环境普遍进入了零利率、甚至负利率状态,央行报表甚至扩张到了 5 倍。

但是事实是,只有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在退出量化宽松的情况下,全球流动性收紧,各国的资金面和利率都受到影响和挑战。

实际上,自 2015 年 12 月开始,美国开始危机过后的首度加息,被广泛地视为退出量化宽松的信号,然而直到今天,欧盟和日本的退出实践还是在整体宽松的情况下略微收紧,动作不算「频繁」。未来依旧要有一个更长的退出量宽的预期。

从欧盟的情况来看,2018 年欧洲央行未来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路径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

其中,资产净购买的退出指引将成为欧洲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重要风向标,这也将对全球金融市场运行产生较大影响。2017 年欧洲央行仍坚持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基调,将利率维持在负利率区间,压低借贷成本的同时,还每月从公开市场购买债券以稳定市场信心,但承诺从 2018 年起给购债规模「瘦身」,自 2018 年 1 月起购债规模由当前 600 亿欧元减至 300 亿欧元,并将持续购债至少到 9 月。

日本的情况,日本尚未走出负利率状态,此前的超级量化宽松也没有能使得日本经济走出通缩通道。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称,在达成 2% 的通胀目标前不会弱化宽松。日元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走强。

二、中国的去杠杆。

中国经济的发展是过去四十年全球经济中的最大奇迹,中国经济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稳定发展,是 21 世纪前半叶的重大问题,也是中国在这一阶段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去杠杆包括几个方面:

一个是财政的去杠杆,地方债务问题;

一个是金融的去杠杆,金融领域的流动性过剩会影响实体经济;

一个是企业的去杠杆,不同的行业需要根据经济周期进行调整,化解过剩的产能,解决财务危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