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赶海拾趣(第1页)

如果说学校放假是潭门孩子们的喜爱,渔夫归航是女人们的期待,那赶海就是全潭门人的“庆典”。赶海的日子里,大大小小,男男女女,小的刚会走路,老的七八十岁,都会去赶海。

所谓“赶海”,就是居住在海边的人们在海水退潮后,去海滩上捡拾或抓取海产品。虽然赶海并非很容易,但相对于了真正出海作业来说,无论是难易度,还是活动成本,亦或是劳作心情,赶海是轻松自在的,因而也是潭门人最想参加的活动之一。

这个夏天,王树茂几人除了帮忙劳作外,就成天计算着能够赶海的日子。前两天在老渡口修补渔网时,王树茂三人也准备了赶海的工具。至于阿爸阿妈和哥哥的,自由他们自己准备。王树茂三人约定到时三人一同前往,不跟家人一起。

好不容易等到这个月十五,王树茂一大早就起来检查下午去赶海所需要的工具。

“小网兜,有了;铁钩子,有了;小鱼篓,有了……嗯,对了,还有鱼刺。”王树茂自言自语,发现鱼刺不知去哪里了,就在屋里找了起来。

“找什么呢?”王兆林从门外进来见王树茂在东瞧西看的,就问到。

“哥,看见我的鱼刺了吗?”

“好像就在厨房后面吧。”

“噢,我去看下。”王树茂听了赶忙去厨房后门,在柴火堆里翻出了鱼刺。他拍了拍上面的灰尘,又摸了摸刺尖,似乎有点钝了。王书茂拿来柴刀,细心地削了削,直到满意后才返回堂屋。

这“鱼刺”可不是鱼身上的骨刺儿,而是一根细长的棍子,一头削尖,材质通常是木头,当然偶尔也有人用铁铸成,不过铁打的比较贵,也比较重。王树茂的鱼刺是他自己做的,大约有一米半长。

见到王树茂回来,还在堂屋的王兆林说:“你确定不跟我们一起去吗?”

“不了,反正又不是第一回,潭门的海滩我都跑过。”

“那随你吧,注意安全就是了。”

“嗯嗯,放心吧。”

“记得带点吃的去。”

“好啦,好啦,我叫阿妈蒸几根番薯。”

午饭过后,一家都收拾好赶海家伙,随时可出发。此时,黄书保和符林两个也全副武装来找王树茂了,鱼刺、鱼篓、铁钩等一应俱全。

王树茂见黄书保扛了根几乎是他两倍身高的鱼刺,不禁咋舌到:“书保,你什么时候找到这么好的宝贝啊?”

“嘿嘿,不错吧。”黄书保不无得意的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