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包大林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把那台缝纫机给打开了,真的是锃光瓦亮,大家都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机器,那一夜包大林的全家彻夜无眠。
在一个物质严重缺乏的年代,人们的精神似乎都是非常旺盛的。而在一个物质丰富的年代,人们的精神会变得萎靡不振。原因何在呢?就是因为,在物质严重缺乏的那个年代,得到一件东西,人们会非常珍惜,并且人们都希望得到那件东西。而相反,在一个物质比较丰富的年代,什么东西都能轻易地得到,于是人们的欲望便被自己的欲望给消灭了,变成了一具精神的空壳。
这就是人这种动物的悲哀。在一个艰苦的年代,人们的身上会迸发出一种精神,而在一个富裕的时代,人们的身上则会出现一种惰性和四顾茫然的情绪。
那时候在包睦国的班级里的,到处充满着读书无用的情绪,什么黄帅、张铁生之类在全国可谓是甚嚣尘上。张铁生那句名言“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可以说确实说到了全中国学生的心坎上。
包睦国也深受这种思潮的邪恶影响,他原本根底不错,而在三、四年纪之后逐渐地下行了,那时候也没有正式的语文和数学教程,语文就叫政语,大概是政治语文的意思。
所谓政语就是天天朗诵那些最高指示,包睦国至今还记得,只要自己的头脑和那个年代的某些关键词对接,自己就能立马朗诵出一段最高指示的原文来。
有一天上体育课,结果下雨,于是那个教体育课的郭老师便来到教室里给学生们上平面的体育课,按照包睦国的身体状况。他是永远不需要上体育课的,然而在今天,他却有幸上了一堂郭老师所教的平面体育课。
郭老师脾气暴躁,吐沫横飞,依照他的水平,他也就是一个没文化的粗人,他往讲台上一坐,那真可谓是大放厥词,侃侃而谈,“同学们,你们说读书有什么用呢?有些同学把体育课当成了累赘,这是不应该的,你们可以想一想,体育课是干什么的呢?对了,是锻炼我们的身体的,锻炼身体有什么用呢?对了,是干革命干活用的。”
郭老师顿了顿,咬牙切齿地说:“但是有一部分同学呢,就是把读书看得比体育课还要重要,你们知道这是一种什么行为吗?这叫死读书,这也叫读死书,这更叫读书死!”
说到最后,郭老师的音调陡然间提高了八度,他口中飞出来的唾沫差一点喷到第五排学生们的脸上。包睦国暗自惊叹,真不愧是体育老师呀,真他娘的就是力度大呀!
而在三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