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落户华兴村(第1页)

1925年3月,孙先生在北京逝世,国内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同年五月,上海租界发生“五卅惨案”后,广东的民众发起了声势浩大的省港大罢工声援上海人民的反帝斗争。

当地纺织厂工人罢工后,香草的裁缝铺因货源紧缺处于歇业状态。香草带着星伢子和秋生在家印发各种宣传单,而传单的内容几乎都由当地一家报社的倪姓记者提供。

倪记者后来参加了国民革命军去了武汉,当时正处于国共合作紧张时期,倪记者作为国民党的左翼分子积极主张国共合作,但最终国共合作宣告失败,倪记者也因此离开了武汉国民政府来到了华兴村教书,成为了星伢子所在小学的第一任校长,同时也在星伢子心田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这是后来我采访华兴村的一位老人收集来的资料。那位老人的父亲就是当年给香草开股权证明的那位归国华侨。老人姓陈,说起来和香草也算是本家了。香草自被父亲许给陈姓渔民做童养媳后也因此改了姓唤作陈香草,但华兴村的老人却习惯叫她阿香婆。

我问陈大爷,阿香婆是怎么来的华兴村?是不是跟那位倪记者有关?当时在我脑海里都是阿香和倪记者发宣传单的场景。我一厢情愿地在心里默默地凑合着这两人在革命的大熔炉中擦出爱情的火花。

陈大爷呵呵一笑说你们这些当记者的就是浪漫。那个年代兵荒马乱填饱肚子都困难,大家哪有心思谈情说爱啊?能保住自己和家人的命就不错了。

于是我的脑海里又勾勒出另一幅白色恐怖的画面来。

“倪先生:见字如晤。4月12日,蒋先生在上海发动了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吴铁城已在广东派出大批警探搜捕国民党左翼分子,或押送往中山市附近小岛……”

昏黄的豆油灯下,倪记者从一支钢笔帽里抽出一张被叠成牙签般粗细的字条,仔细地展开研读起来,然后又默默地把纸条放进了煤油灯罩里。纸条遇火哧啦一声被点燃,又很快熄灭成了灰烬。

“怎么办?”

年轻的香草敏锐地捕捉到了大革命失败的危机,她盯着倪记者的清瘦的脸想从中找到答案。

“得设法解救这些同志。”

倪记者眉宇紧锁,在报社那间狭小的房间里来回踱步,思忖着如何营救这批国民党左翼分子。

“咱得登报提醒他们……”香草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

“可是那样做报社就得暴露了。”

“时间来不及了,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