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鼓与呼 第八篇 金银花4(第1页)

十二

从大头总编辑那儿接受了任务,我到山大路上的科技市场花211元钱买了个小采访机,那时候还没有录音笔的说法,那个小采访机挺精致的,跟火柴盒那么大,用着很方便,操作起来也很简单。

可当我找金银花和王军俩口子时就不简单了,他们在报社搞完那几幕活动,立马就销声匿迹了。我问王兴:“他们俩口呢?咋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走了?”王兴说:“他们真得被吓破胆了,王军说怕那公安的跟来再偷偷地把他们抓了,或者说怕公安的报复他们,就赶快藏起来了,说等过过这一阵再来和你见面。”

我问王兴:“知道他们藏到哪儿去了吗?”王兴说:“不知道,不过我可以找王军的亲戚打听一下。”我说:“你抓紧打听,老总让再采访一下,公开见报。”

等了大概两三天的时间终于得到王兴的回信,他说:“大哥,你说他俩口子是不是吓破胆了,你猜他们藏到哪儿去了?”我就猜,藏到老家农村去了?藏到深山老林去了?去了海南?下了东北?都不是,王兴说:“藏到疯子院里去了。”

疯子院就是精神病医院,在哪个精神病医院了呢?

她是以精神病人住进去的。以啥精神病?说是以疑病症住进去的。

这下来的采访可就有故事了。

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私家车,出发采访大都是坐公共汽车,当然也有时候让人家来接,那种情况可以说少之又少,在A报当个记者的话让采访对像接接送送的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在农民报那可就不行喽。

当时一般也舍不得打的,打的干啥?又没多少急事,早到一会儿晚到一会儿还不都是那么回事?我先坐公交车到了济南长途汽车站,买上最近时间的票,坐那儿等,等到点了,就上车走。

这儿又得说个小插曲,那时候社会治安很不好,在公共汽车上常发生些偷盗之类的事故,那次就让我碰上了,从济南到聊城没有高速,走309国道,过了黄河洛口浮桥就顺上了那条路,路途150多公里,公共汽车得跑3个小时,为啥这么慢呢?一是车速就是慢;二是遇人拦车就停,一路上上人下人;三是司机还故意绕远,一出车站先在城里绕,为了多拉人。三耽搁两耽搁的就慢了,所以我一般是上了车就开始迷糊着睡觉,怕被盗就把包往怀里一抱,反正出发也不敢带多少钱,算计好了够来回用的路费就行了。那天我正迷糊着睡觉,就觉着有人拉我的包,拉包上的拉链,我一伸手就把那只手抓住了,睁开眼睛一看是个20来岁的小伙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