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葵生翻看各单位认领服务清单的情况,哭笑不得瞅着夏棘青代表“新城夜话”勾选的那张纸。
夏棘青不好意思让发给自己的表格空着,在“为老公益服务”一档后面签了名,备注:可以在老人急需时,偶尔帮忙运送东西;可以在他们不会上网时,教会他们上网;可以考虑用“新城夜话”弘扬敬老爱老美德。
“这小子!”项葵生叹气,“行吧,他愿意弘扬美德、教老人们上网,也是个创意。”
李维林笑跟了一句,“不过,教老人上网,得有适合老人操作的网页、老人们喜欢的内容。光是上网、开微信,咱们年轻社工也可以教。”
“就是这个问题!”项葵生皱了眉,挠他的脑袋,“你说,他要是答应,和我们一起开发适合居民广泛互动的栏目,该多好?”
李维林怔了一下,“老项哥,咱们是不是把这问题想得太简单了?我虽然没有完全清晰的思路,可怎么想着,这样的工程,不是他联合咱们就能开发的。涉及的需求调研、资源联合、各单位的功能整合和联动……”
“我明白,是有些不现实,也是我太急了!看几个年轻人在微信上开展创新服务,有意思、又热闹,把创新网络线上服务想得太容易了。”项葵生反省自己,“这事儿,咱们是得细想想。区里开年肯定来调研,晚点把想法和需求申报上去,听听市、区有什么好的建议,没准他们会有资源支持……”
――
随着冬季的深入,天气大幅降温。项葵生为解决居民晾晒问题,向街道申报,获得批准,在各小区选择合适的空地,安装了公共晾衣竿。
借住怡一苑夏奶奶动迁房里的大熊,注意到了安装动态,第一时间拉着苏香奔走八个小区,摆设了安装现场,又用新小孜给的地图,细心标明了安装位置。在公共晾衣竿可以使用之前,抢在“新城晓风”发布整体消息之先,推送了信息。
喜欢将冬衣、冬被在阳光下晒得喧软暖和的居民们大多是高兴的,纷纷点赞,也有个别的居民,嫌公共晾衣竿的位置安装得离自家太远。
庞惜照例用“可惜生活”的网名,在新城夜话的消息下,发布自认为独到的意见,包括,居委会应该督促物业,每日定期对公共晾衣竿进行消毒,安排专人引导晾衣秩序,避免居民争抢打架,制订晾晒的时间,最好每家两小时,超过时间晾晒,不愿搬回的,由居委会把衣被收走,以做惩罚……等等。
化名为“必须实惠”的胡四姨对此是大力点赞,跟贴表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