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应该做互粉(第1页)

夏言驹夫妻对于历史十大名都的成都充满了好奇,不仅因为它悠久的历史文化及处处的名胜古迹,更因为它做为西南部核心,飞速发展为经济、科技、“一带一路”重城,紧紧连接长江经济带,致力打造国际化生物医药供应链城市。这让多年于海外醉心医药研究的夫妻欣慰又激动,甚至表达出要寻找机会与此地医药行业合作的想法。

夏棘青不赞成,“东江市一向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已列为地区战略产业支柱,创新要素集聚、企业链条完整、配套优势明显,成都离东江几千公里,您和妈舍近求远,多不方便?”

夏言驹回怼儿子,“爸爸查了,成都和东江可是‘互粉’,连参观景点都相互打折!再说,爸爸妈妈跟着你,见识到国内网络科技的力度,那跨越几千公里的距离,不是小菜一碟?依我看,在生物医药发展方面,东江和成都也应该做互粉。如果时间允许,你让爸爸妈妈先去高新科技区和国际生物城看看。”

夏棘青无奈,与季陶然、苏香商量,将返回东江的计划延迟两天。

季陶然想着两人接到的培训通知,不敢随意决定,当着他的面,联系项葵生。

项葵生回应得很干脆,说完全没问题,每天晚些时间到“新城通”里看链接的课程视频就可以,如果开车累,缺少时间,就在“新城晓风”中看看课程概要。

他笑呵呵的声音听得夏棘青莫名紧张!

什么时候“新城通”已实现课程全视频链接?这是他以前想尝试而未尝试的!而一向技术、专业偏弱的新小孜,什么时候也有了在“新城晓风”归纳、推送课程概要的能力?

――

能参加区里组织的重点培训课程,小翁高兴,对于杨晓翰这样的知名教授讲课也相当欢迎,可是,他有点发怵!

东江大学安排研究团队到新城做定点课题的时候,他曾和新小孜一起参与分析与讨论。杨晓翰连年来专注基层社会治理转型与深化实践的研究,理论功底愈见深厚,分析归纳水平提升,对于课题研究的要求精益求精,引文分析、评点论据的时候难免深奥,听得他这个理工科男生有些头晕,只能大杯大杯地往肚里灌浓茶。

喜欢在社区里奔着、跑着开展服务的项葵生也有些云里雾里,两次讨论会中不断悄悄问着樊丽华。被樊丽华笑怼要加强理论学习,结合实践加以运用后,项葵生索性带了小翁去落实驻城点的各项服务,指定新小孜做专项对应,负责撰写总结材料、协助课题组开展各项调查……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