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节 古戏楼上(第1页)

五老爷说,他还记得那一天,他那个修汽摩的铺子一整天都没生意上门,就索性早早关了门,去小铁梅的店里喝小酒,喝着喝着,就听说古戏楼上出人命了,戏疯子上吊了,要找人上古戏楼去抬尸。

五老爷不是我们这儿的人,他在我们这儿开修汽摩的铺子,也就是这几年里头的事,因为我们这儿开汽摩的人多,却没有人会修汽摩,五老爷在外头还做其他营生,这个修汽摩的铺子,纯属是便民服务,也算是五老爷的一个落脚点。五老爷说,他一直对那古戏楼挺好奇,他刚到我们这儿,在村子里随便转悠的时候,就留意上这古戏楼了。这座古戏楼跟五老爷过去见到的老戏楼都不一样,它四面临水,孤零零地立在水中央,虽然已经又破又旧,但还是看得出,这古戏楼当年不一般,因为它有两层楼那么高,上有天井,下有台座,尽管当年的画栋雕梁都看不出来了,只剩下一个灰扑扑的壳子,光这远远看上去的派头,就知道这不是一般人家的东西。按理说我们这种穷乡僻壤的小地方,村子里有这么一座气派的古戏楼,确实是一件怪事。可是我们从小看惯了,就没有把它当回事。五老爷找村里的老人打听,知道我们这儿是明朝建村,历史悠久(我们这里很多个村子都是明朝就有了,有些被废弃了,没人住了,成了荒村,离山口近的几个老村子,经常有摄影师去拍照,拍那些碉楼之类的古建筑,有的摄影师自己往山里乱走,不知不觉就会走到无人的荒村里去,出来就喊遇鬼,其实是因为那山里还留着当年路的痕迹,只不过被植被覆盖了,就算看不出来,但人在走的时候总是挑好下脚的地方走,不知不觉就走上了通往荒村的小路了)。

村子是明朝建的,可这古戏楼究竟是什么时候建起来的,就没有人知道了,好像自从有了这座村子,就有了这座古戏楼。这也不稀奇,我们这种小村子,又不会有什么地方志之类的文字记载,村子的历史全凭老子、儿子、孙子这样一代代口口相传,村里的老人就是一本活历史书,要是他们记不得的事,那就没人知道了。可稀奇的是,五老爷再一打听,这古戏楼过去演什么戏,竟然没人答得上来。有个村民就把十三旦的故事给搬出来了。就是我的小叔叔当年不肯演的那个戏,关于古戏楼上有个十三旦,长得如何又漂亮戏又唱得好,这个十三旦怎么跟一个刀客山盟海誓,怎么被地主恶霸逼奸不成,最后怎么唱着戏就投水而亡了,死后被白龙王爷请去唱戏。这个戏也不是当地人写的,是当年下乡到我们这儿的文化站老同志写的。这种戏哄哄我们这儿的乡下人还行,唬不住五老爷。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