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的研究方法主要是自下而上。
1)要研究政策,包括行业监管政策、新药审评审批政策等。医保支付报销会影响行业走向,要明白持仓公司对政策的敏感度,这些需要长期积累。比如,国家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选择阳性药物作为对照组时,应尽量为受试者提供临床实践中最佳治疗方式/药物,而不应为提高临床试验成功率和试验效率选择安全有效性不确定或已被更优的药物所替代的治疗手段;当有 BSC(最佳支持治疗)时,应优先选择 BSC 作为对照,而非安慰剂。该意见稿的核心是规范肿瘤药临床,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提升患者治疗获益,市场担心派生药(Me-too 药)受到限制,影响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及研发外包 CXO(医药外包)公司业务。其实这些都是误读,规范的头部制药企业已经在执行该类规则,影响很小。
2)要研究跟踪个股经营情况等基本面是驱动个股的主要原因。科创板开通后,更多的盈利弱甚至无盈利公司上市,行业业态更加丰富,对企业价值评估的要求更高,要深入判断公司的研发能力、产品潜力等。
对研发能力的判断主要是通过公司历年的研发投入和强度在行业内的投入水平、研发负责人的过往经验等综合因素;产品潜力主要看产品治疗的市场空间、产品竞争格局、产品临床数据及同类产品比较。
投资方面应立足公司基本面,选择研发能力和产品竞争力强、管理水平优秀或者商业模式突出的企业。
评价商业模式的财务指标,包括稳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合理的利润率、复制扩张能力。例如,综合医院更依赖医生的专业和经验;专科医院对医生的依赖性没那么强,对设备和医院品牌的依赖性更强,复制扩张相对容易。
 
(本章节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