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 年到 1928 年,国共联手进行了消灭北洋军阀的北伐战争。
短短两年多的时间,耀武扬威的北洋军阀被北伐军摧古拉朽地消灭,全国基本上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光荣北伐,武昌城下」,这是陈毅作词的新四军军歌中的一句,显然他对北伐战争的激荡澎湃也是怀念不已。
那么北伐战争最终是胜利了吗?
这得从两个方面去看。
如果从打倒北洋军阀的目的来看,那确实目的达到了。吴佩孚、孙传芳都干翻了,奉系也改旗易帜了,全国也的确完成了形势上的统一。
但是从实际的结果来看,北伐战争并没有取得预想中的目标。因为旧军阀是打倒了,却又冒出来了好几个新军阀。这也导致即使完成了形式上的统一,战乱依旧不断,人民苦难深重。
这几个新军阀就是蒋介石、唐生智、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张学良等人。
为啥说叫「形式上的统一」?
就是说这帮子手里有人有枪的军阀,名义上服从中央,实际上仍然处于自治状态。
蒋介石倒是想建立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直到跑小岛上之前,这事也没有办成。
说起民国的军阀混战史,对很多人来说就是一笔糊涂账,根本搞不清谁跟谁打,为啥打?这民国军阀就跟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冒出了一茬,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不过你要是捋顺了,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简单来说就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北洋军阀之间的混战;
第二个阶段是国民党的国民革命军跟北洋军阀之间的混战,也就是北伐;
第三个阶段则是新军阀之间的混战。
北洋军阀之间的混战就不多说了,不是今天话题的重点。
咱们只需要知道袁世凯死之后,北洋军分裂成了直系、皖系、奉系这三大系,各大系下面又有数不清的小山头,这些军阀为了地盘和利益,你来我往地干了好多年。
后来孙中山在广州成立了广东大本营,又搭上了苏联这根线,开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对国民党进行改组,成立黄埔军校,积蓄力量准备打翻各地军阀,推翻北洋政府,一统全国,建立真正的共和国家。
咱们先看一下当时全国的势力分布图,就明白怎么回事了。
</p>
<p><script s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