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用」
1898 年,德国的考古学家在非洲索马里的摩加迪沙挖掘到一些古铜钱。从钱币的文字看,这些古钱显然来自遥远的中国宋朝。这不是第一次从非洲东部出土宋钱,早在 1888 年,英国人已在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岛发现了宋代铜钱。当然,这也不是最后一次在非洲发现宋钱。1916 年,马菲亚岛也出土了 3 枚宋钱;1945 年,桑给巴尔岛又挖出了大批古钱币。在现存的 176 枚钱币中,属于北宋的有 108 枚,南宋的有 56 枚;坦桑尼亚的基尔瓦港口与肯尼亚境内的哥迪遗址,也先后发现了「熙宁通宝」「政和通宝」「庆元通宝」等宋朝铜钱。
人们忍不住好奇:宋朝与东非远隔重洋,相距万里之遥,文明差异恍若隔世,这些宋朝铜钱为什么会跑到非洲去?
其实宋朝跟非洲诸国已有接触,宋人笔下的「弼琶罗」,即今之索马里的柏培拉,「层拔国」即今之桑给巴尔,「蜜徐篱」即今之埃及,「木兰皮」即今之摩洛哥。成书于宋理宗宝庆元年(1225 年)的赵汝适的《诸番志》,辟有「弼琶罗」「层拔国」等条目介绍其地理位置、风土人情。「层拔国」还数度派遣使团入贡宋朝。
《诸番志》也记录了一条从泉州到埃及的航线:「大食,在泉之西北;去泉州最远,番舶艰于直达。自泉发船四十余日,至蓝里(亚齐岛)博易,住冬;次年再发,顺风六十余日,方至其国。本国所产,多运载与三佛齐(东南亚古国)贸易贾转贩以至中国。其国雄壮,其地广袤。民俗侈丽,甲于诸番。天气多寒,雪厚二三尺,故贵毡毯。国都号『蜜徐篱』,据诸番冲要。」
从中国到非洲,宋朝的海商至少已掌握了四条航线。每年入冬时节,庞大的商船从广州港或泉州港起航,航行四十余日,到达南洋亚齐岛,在这里博易、住冬,次年再前往非洲。其四条航线大致为:
一是从亚齐岛出发,至印度南部,沿海岸线航行到阿拉伯半岛,然后穿越红海,到达埃及;一是从亚齐岛出发,航行至阿拉伯半岛后,直接南下,抵达非洲东海岸;一是从亚齐岛出发,至马尔代夫群岛,然后穿过印度洋,到达阿拉伯半岛南端,渡过红海前往埃及;一是从亚齐岛出发,经马尔代夫群岛横穿印度洋,直达非洲东海岸的摩加迪沙,并南下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