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至死方休的战斗06(第1页)

至死方休的战斗

即使最健康的人也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我们常常不需要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就会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觉得方便舒适时,我们往往会违背完美无缺的逻辑行事。这和理智、逻辑无关,和情绪、欲望有关。尽管吸烟会带来严重后果的警示随处可见,但全球仍有数千万人在吸烟。关于肥胖的危害性、锻炼的重要性的文献堆积如山,但仍然有 67% 的人对此熟视无睹,放任自己处于超重或肥胖的状态。数以百计的研究已达成了一个普遍共识——金钱买不到幸福,但仍然有 55% 的成年人妄想用金钱买到幸福,并因此负债累累。这些行为和逻辑又有什么关系呢?

随着自尊心消退、「自我」的套索越收越紧,我们的整个决策体系都沦陷了。理性的思考退化成了跟着感觉走。我们的反应往往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开枪再提问。我们被困在一个不断做出错误决定的无限循环中,并且在做出错误决定之后又不得不费力证明之前的行为是正确的,而压根儿不去考虑后果。我们被迫吃下自己并不想吃的食物,因为这是自己点的;我们不得不读完自己并不想读的书,因为这本书是自己冒雨去图书馆借来的。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诗意地概括了这种思维方式的愚蠢:「坚持愚蠢的一致性,是渺小心灵中的妖怪。」[1]

当我们告诉自己,「我错了,现在我要去做我该做的事」的时候,我们就实现了内在的成长。我们必须接受这一点:我的确做了一些毫无道理可言的事情,或者曾经有意义但现在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情;而不是躲在一堆解释之后,给自己找各种借口。那些受到自我支配的人往往缺乏自尊心,无法质疑他们的判断、价值或智力。因此,他们只能不断为自己的行为正名,这让他们永远都摆脱不了过去,并背负着过去的错误走进未来。[2]

负负不等于正

承认失败、乖乖认输也许并不容易,但继续往无望的「事业」「项目」中投入资源肯定无法让我们获得任何收益。我们需要立即止损,并将我们的精力用到更有用的地方去。但「自我」迫使我们继续坚持错误的或有害的想法和行为,即便这样的想法和行为给我们带来了伤害。「损失规避」指的是我们的「自我」侧重于避免损失,而不是获得收益。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能忍受失败,还因为我们无法忍受失败的可能,无法承认自己失败了。

为什么理性的人有时会做出不理性的决定呢?为什么我们愿意花钱去填无底洞呢?正如任何一位股票交易大师都认可的一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