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痛苦来了09(第1页)

痛苦来了

本书的第一章和第二章提出了一个心理等式:我们选择的质量 = 我们生活的质量。在本章中,我们将从一个更广阔的精神层面获得对情绪健康——尤其是愤怒的更深层次的理解。正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醒我们的那样:「精神生活是人类本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是人性的一个决定性特征……」

当一个人遭受身体上的痛苦时,他无法让自己去想别的事情,他会不由自主地沉湎于当下。情感上的痛苦也同样能让我们沉湎于当下。[1]然而,痛苦只是一个支点,它不会撼动我们,但它给我们创造了机会,让我们能够做出以下反应中的一种:(1)过度放纵以避免或减轻痛苦;(2)强化虚假的自我,变得愤愤不平,以补偿软弱感和脆弱感;(3)采取负责任的行动,接受事实,并从这段经历中找到意义。如果我们能够看清并接受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并且有所领悟,痛苦就会刺穿我们的外壳——「自我」。这种体验不仅会影响我们的形象,还会直接穿透我们,深入我们的灵魂,于是我们就会成长。著名心理学家、大屠杀幸存者弗兰克尔写道:「当无法改变现实时,我们就面临改变自己这一挑战。」[2]

我们在感到痛苦时会给它贴上「不好」的标签,但导致我们产生情绪痛苦的事情未必是坏事。一个对疼痛毫无知觉的植物人,难道比一个整天为了生活而奋斗的人过得好吗?痛苦不会阻碍我们成长,痛苦是成长的必要催化剂,而成长是必需的。成长是我们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原因。没有成长的刺激,我们永远不会有任何改变。身体上的疼痛能给我们带来不少好处。如果体内没有痛觉感受器,那么我们的生活会有多危险?如果不小心靠在热烘烘的炉子上却感觉不到烫,那么我们的身体就会被灼伤。摔倒后我们可能已经骨折了,却因为感受不到痛而仍然一瘸一拐地走着,而这将造成更大的伤害。感受不到痛苦真的对我们是一件好事吗?

真正的你

如果想更深刻地理解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就需要把镜头推得更远,在更广阔的背景下看待我们的生活。这一更广阔的背景就是我们的灵魂,或者更准确地说,就是真实的自我。因为,事实上,「我们有灵魂」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应该说,我们就是我们的灵魂,而我们的灵魂有一个身体。[3]

正如我们所了解到的,挑战本身并不会影响我们获得幸福,也不会让我们生气,但精神折磨会。前面已经说过,精神折磨是忽视现实和成长机会导致的情感后果。因此,即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