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听上去很好,但是,你有没有像我一样,心中产生了一丝丝担忧:这样开采数字石油,我的隐私在哪里?
有一年,我飞西班牙,途经阿姆斯特丹。落地后,我打开谷歌地图,想查查酒店离机场有多远。突然,我发现地图上的酒店位置写着我 7 月 12 日入住,7 月 15 日离店。我大吃一惊:谷歌地图是怎么知道我什么时候入住,什么时候离店的呢?
我赶快一查,原来,谷歌公司读了我所有的 Gmail 电子邮件后,发现了一封酒店的确认信,然后它就在我打开谷歌地图时「善意」地提醒了我入住和离店时间。
方便吧?但这种方便是用隐私换来的。
你说:「那我就接受不方便,我就不让你碰我的隐私,行吗?」很难。现在的邮箱都有过滤垃圾邮件的功能。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它能过滤垃圾邮件?因为它「读」过你所有的邮件。
你说:「那我不让它读,行吗?」这样一来,你每天工作 8 小时,可能要花 7.5 小时从垃圾邮件里把工作邮件分拣出来。
便捷和隐私是一组非常复杂的话题。
2021 年 11 月 1 日是一个重要的日子,中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是数字世界的基本法。
这部法律说了什么呢?我总结出了几个要点:
比如,如果有人要开采我的数据,需要我明确同意;如果我要把自己的数据移走,对方不能阻拦;如果我要删除自己的数据,对方也不能留存。
比如,禁止大数据杀熟,商家不能用我的数据来对付我。
再比如,平台有「举证倒置」的义务。举个例子,早上我刚陪太太去医院,查出她怀孕了,下午就接到十几家奶粉公司的电话。我怀疑是医院泄露了我的数据,但我没有证据,这时,就需要医院证明自己没有泄露这些数据。这将极大地降低消费者的举证难度。
这部法律的颁布是一件好事,因为一个没有法律规范的市场,就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
比如,以前有些卖电子门禁系统的公司,产品卖得非常便宜。为什么?因为它们收集了大量的人脸数据,然后卖给其他公司赚钱。这样,电子门禁系统的销售价格就可以很低。而那些因为不倒卖数据所以价格便宜不下来的好公司就活不下去了。这就是劣币驱逐良币。
《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后,那些真正把门禁做好而不去倒卖数据的公司,将迎来发展。以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