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很重要,但是孤立的知识的价值是有限的。只有当知识彼此碰撞,互相激发,才能产生令人眼前一亮的智慧。
这就是数字化的第四步——聚合,把知识聚合为智慧。
信也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顾少丰是我在微软的老同事,当时我做部门主管,他做技术主管。他对智慧的定义我非常认同,他说:「智慧就是用更低的成本,做更好的决策。」
比如银行贷款。如果要用 5 个人审 3 天,才能判断一笔 5000 元的贷款能不能放,就不够「智慧」。虽然安全,但成本太高。金融天生数字化,一定能基于数据、信息、知识这些数据石油炼化出一些真正的智慧。比如,信也科技就在用「信也魔方」协助银行开发新的风险模型。这些更智慧的模型能做到几乎零成本在一秒之内为 99% 的借款人匹配资金。
2021 年 10 月,埃隆·马斯克宣布将推出自己的 UBI(Usage Based Insurance,基于用量的保险)车险产品,正式进军保险行业。并且,有可能在 2022 年把业务扩展到纽约。在 2020 年的三季度财报说明会上,马斯克就曾说:「保险将成为特斯拉的主要产品,保险业务价值将占整车业务价值的 30%~40%。」
什么是 UBI 车险?举个例子,我每年要出很多差,在上海的时间不多。就算在上海,我也不喜欢开车,而喜欢叫专车。请问,我那辆车几乎不开,但每年还要交 7000 元的保费,合理吗?我觉得不合理。我不开,就不会产生风险,凭什么要和那些上路的车分担风险呢?车险是不是可以不按照年来买,而是按照公里数来买呢?而 UBI 车险就是基于用户实际驾驶行为的车险。
为什么传统的保险公司不这么做呢?因为它们是中心化的保险机构,手上只掌握「社会统计数据」,没有关于每个人的「个性化大数据」。每年上海出多少起交通事故,65 岁以上老人得老年痴呆症的概率是多少,这类数据是社会统计数据。中心化的保险公司的精算师再厉害,基于社会统计数据也算不出来针对个人的最优保险定价。就拿公里数来说,保险公司也很难掌握,万一有人在仪表盘上作假呢?这些信用风险无法防范。而车厂装在车里的不可篡改的 OBD(On-Board Diagnostic,车载诊断系统)设备却可以保证数据的可信性,有效防范个人信用风险。
所以,要做 UBI 车险产品,必须掌握大数据,而且是个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