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北麓,有一座充满独特魅力的城市——延吉,它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延吉市行政区划面积1748.38平方公里 ,其中城区面积40.66平方公里,郊区面积1707.72平方公里。这座城市下辖6个街道、4个镇,在这片土地上,朝鲜族文化与多元民族特色相互交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它的奥秘。
一、历史沿革与文化脉络
延吉历史源远流长,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根据已发掘的出土文物及两千年前的《汉书》记载,那时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唐朝及以前,延吉先后属高句丽、渤海国辖地,深受这些古代政权文化的影响。在金代,延吉属海兰路总管府;明朝时,分属锡璘卫、瑚叶吉朗卫、布尔哈图卫、爱丹卫管辖 。
清朝康熙十六年(公元1677年),朝廷以“长白山一带为先祖龙兴之地”为由,将兴京以东,伊通州以南,图们江以北划为禁山围场,延吉盆地被封禁长达200年。这期间,延吉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貌,森林茂密,水土丰美,为后来的发展保留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清政府设珲春协领,下设15处卡伦(哨所),隶属于宁古塔副都统,次年始建协领衙门于浑蠢水(即珲春河)之北并开始建城。此后,延吉的归属和建制不断变化。1881年(光绪七年),朝鲜及中国山东、河北一带遭大灾,灾民大批迁入,清朝废除封禁令,在南岗设立招垦局,撤销协领,改设珲春副都统,延吉全境归珲春副都统管辖。随着人口的增加,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清朝在局子街设延吉厅,专理民政。
20世纪初,日本妄图觊觎延边地区,制造了间岛事件。间岛本是延边地区图们江北岸光霁峪前假江中的一块滩地,后经清政府据理力争,科学论证“间岛”是中国领土,迫使日军退出,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1907年,清政府在延吉设立吉林边务督办公署,1909年,延吉厅升为延吉府,吉林东南路兵备道台公署移住局子街。
民国时期,1912年延吉府改称为延吉县。东北沦陷时期,延吉成为伪满间岛省省会,遭受日寇残酷统治。1931 - 1933年,敌人多次“讨伐”海兰区,制造了举世震惊的“海兰江大血案”,许多无辜百姓惨遭杀害,村庄化为灰烬。但延吉人民并未屈服,1935年,金明柱、李泰根、李英春等人成立越狱斗争指挥部,组成敢死队,趁看守过端午节时成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