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王”的册封圣旨传遍南洋时,巴达维亚的市集挂起了长达十丈的红绸,苏门答腊的部落青壮用棕榈叶编织出巨大的“王”字,澳洲达尔文湾的卡拉族人更是杀了十头野牛,将兽皮铺在码头,等着萧如薰前来主持庆典。连远在印度加尔各答的棉纺厂,都特意停工一天,工人们举着“大明万胜”的旗帜,在厂区外欢呼。
萧如薰穿着亲王蟒袍,站在城堡广场的高台上,接受南洋各族百姓的朝拜。库鲁捧着用红宝石镶嵌的王冠,单膝跪地,用生涩的汉语喊道:“卡拉部落永远追随大王,愿为大明守护澳洲每一寸土地!”
萧如薰接过王冠,亲手扶起库鲁,将一顶用棉布缝制的小冠戴在他儿子头上:“以后,澳洲就是大明的土地,你们就是大明的百姓。我会派更多工匠去达尔文湾,建学堂、修水利,让澳洲的孩子都能读书,让大家都能吃饱穿暖。”
庆典结束后,孙承宗拉着萧如薰走进书房,从行李箱里取出一本泛黄的册子——封面上写着《欧洲航海记》,是西班牙商人偷偷卖给兵部的孤本,里面记录了从南洋到欧洲的航线,还画着欧洲各国的港口和军队部署。
“皇上让我把这个带来,”孙承宗翻开册子,指着欧洲西海岸的一处港口,“这里是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港,是欧洲最大的通商港之一,里面堆满了美洲运来的白银和黄金。皇上希望你组织的远洋船队,能先到这里,与西班牙建立更稳固的通商关系,顺便摸清欧洲的虚实。”
萧如薰接过册子,指尖划过书页上的航线——从巴达维亚出发,经印度、红海,穿过地中海,就能抵达欧洲,全程约需三个月。他抬头看向孙承宗:“孙大人,远洋船队需要大量的物资和人手,我打算从水师挑选最精锐的将士,从通商馆挑选有经验的商人,再让宋应星准备足够的火器和商品,预计半年后出发。”
孙承宗点头:“皇上也说了,不用急,一定要准备充分。另外,皇上还让我给你带了五百名禁军,都是经历过辽东战事的老兵,能帮你加强南洋的防务,让你没有后顾之忧。”
接下来的半年,南洋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忙碌期。宋应星带着工匠们加班赶工,新造了五艘“远洋级”战船——船身比之前的“拓海号”长三丈,船底包着铁皮,能抵御深海的暗礁,船上还装了十六门神威大将军炮和二十具连发火箭筒;张万邦则忙着采购商品,从江南运来的丝绸、景德镇的瓷器,到南洋的香料、澳洲的棉花,装满了二十艘商船;水师将士们也没闲着,每天在海上操练,模拟远洋航行中可能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