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况第一次见白居易,就想笑。
故事发生在长安,文坛领袖顾况的家门前,文人士子们排起了长龙。
顾况是宰相李泌的亲信,身居著作郎,官位不高,可因写的一手好诗,名气大到吓人,这谁要能得他一句赞誉,岂不是可以一朝成名?
天一大早,晨光熹微,寒气还未褪去,一些个文人怀揣着自己的诗文,依次递交上去,毕恭毕敬地等着顾老先生召见。
在诸多文人里,有个十六岁的少年,病怏怏的,好似风一吹就倒,他低着头混在人群中,一点儿也不起眼。
顾家的家仆出了门,问:谁是白居易?
所有文人雅士面面相觑,却见那个面色苍白、不发一言的少年走了出来,在众人不可思议或又嫉又妒的眼神中,跟随家仆入了顾家的门。
顾老先生第一次见白居易,噗呲就笑出了声,他扬了扬手中的诗文,指了指名字,说:「长安百物贵,居大不易。」
少年一怔,有些尴尬地低下了头。
顾老先生上下打量:面前的少年虽年纪轻轻,可头上却已生了白发,看起来文质彬彬的,与长安城内鲜衣怒马的少年郎们截然不同。
少了点傲骨凌霜的朝气,却多了份明月清风的温柔。
他翻开少年的文卷,不禁吟诵出声: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顾老先生合上纸卷,抚掌大笑,说:「有句如此,居长安有甚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少年霍然抬头,只见顾老先生上前拉住他的手,熟视良久,说:「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
那一年,贞元三年。
在顾老先生的竭力推荐下,长安城都开始注意这个叫白居易的少年,老少妇孺都交口传颂那首《赋得古原草送别》。
可即使是顾老先生都没有预料到,这个此时只有十六岁的少年,将来会在文学史上留下一番何等的伟业。
——————————————————
《唐摭言》,王定保[五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幽闲鼓吹》,张固[唐],北京:中华书局,1991。
 
(本章节完结)